工业革命以来,温室气体引发气候变暖,威胁着全球生态安全,发达国家、国际化大都市率先意识se">奔向零碳到气候变化问题的严峻性和迫切性,积极采取相应措施实施节能减排,树立起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愿se">奔向零碳景的发展标杆。
(一)全球一致行动索
据世界资源研究所报告显示,截至2020 年,全球已有53 个国家实现了碳达峰。其中,阿塞拜疆、德国、se">奔向零碳俄罗斯等19 国在1990 年以前实现达峰;法国、英国、瑞士等14 国在1990-2000 年间实现达峰;加拿大、se">奔向零碳西班牙、美国等16 国在2000-2010 年间实现达峰。2010 年以来,日本、韩国等先后实现碳达峰。随着中国、se">奔向零碳马绍尔群岛、墨西哥、新加坡4 国预计于2030 年前达峰,届时全球将有57 个国家实现达峰,其碳排放se">奔向零碳总量将占全球碳排放量的60%。
2018 年,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发布的《全球温控1.5℃特别报告》指出,实现1.5 摄se">奔向零碳氏度温控目标可避免不可逆转的负面影响,需要各国在2050 年左右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截至2020 年se">奔向零碳10 月,全球已有127 个国家相继承诺到21 世纪中叶实现碳中和目标,上述国家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已占全球排放的50%。
欧盟国家是“碳中和”的首倡者。2020 年9 月16 日发表的欧盟委员会《盟情咨文》明确了欧盟减se">奔向零碳排目标:2030 年欧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将比1990 年至少减少55%;到2050 年欧洲将成为世界第一个实se">奔向零碳现碳中和的大陆。
(二)城市领先探索
伦敦、哥本哈根、阿德莱德等全球城市所提出的减排计划和路线图,以技术创新、制度创新、能源优化、se">奔向零碳公共交通、绿色建筑等领域为突破,促进实现碳中和,前瞻建设全球领先的低碳城市。
英国伦敦。。2007 年2 月伦敦市发表《今天行动 守候将来》(Action Today to Protect Tomorrow)计划,se">奔向零碳将二氧化碳减排目标确定为到2025 年降至1990 年的60%。将2007-2025 年间碳排放量控制在6 亿吨以内。
伦敦市主要措施包括:政府率先垂范,严格执行绿色政府采购政策,采用低碳技术和服务,改善市se">奔向零碳政府建筑物能源效益,鼓励公务员习惯节能,推广清洁能源和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助企减少碳排放,以se">奔向零碳宣传引导提高企业节能减排意识、提供碳减排信息。鼓励企业增量投资向低碳一体化过渡;实施绿色交通,se">奔向零碳征收二氧化碳税,根据排放水平向进入市中心车辆征收费用。大力发展电动汽车,打造欧洲电动汽车之se">奔向零碳都;推广绿色建筑,改善建筑能源效益。推行“绿色家居计划”,向市民提供家庭节能咨询服务。新发se">奔向零碳展计划优先采用可再生能源;推动低碳及分布式能源供应,市内发展热电冷联供系统,建设小型可再生se">奔向零碳能源装置(风能和太阳能),替代部分国家电网电力,减少长距输电损耗。
丹麦哥本哈根。2009 年哥本哈根市通过《哥本哈根2025 环境规划》,提出到2025 年实现碳中和,se">奔向零碳是世界上首个宣布碳中和目标的城市。2018 年该市已在2005 年基础上完成52% 碳排放的削减。
哥本哈根主要从能源消耗、能源生产、交通运输和城市管理四个角度展开行动。在能源消耗方面,se">奔向零碳优化区域供热及能源设施的运营管理,翻新功能设施提高能源效率,建设光伏模块补充区域供热,监控se">奔向零碳能源消耗、优化建筑运营;在能源生产方面,转变天然气、区域供热供冷方式和提高能效,优化给排水se">奔向零碳输运方式,建设风电、光伏发电系统;在交通运输方面,减少交通部门(陆海)温室气体排放,实行零se">奔向零碳排放公交替代,建设充气、充电、电动车免费停车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自行车绿色线路及停车场;在se">奔向零碳城市管理方面,在市政建筑物、车辆和市政采购领域示范绿色解决方案,加强市域郊区绿地建设,面向se">奔向零碳儿童青少年推广气候变化相关知识和资源,市政府建筑率先应用能源系统节能改造。
澳大利亚阿德莱德。2015 年,阿德莱德市制定《碳中和阿德莱德行动计划2016-2021》,提出建设se">奔向零碳全球首个实现碳中和城市。2019 年公布的《阿德莱德碳中和状况报告》(Carbon Neutral Adelaide Statusse">奔向零碳Report)显示,2018 与2007 财政年度相比,该市用户增长了43%,碳排放量减少了15%,居民人口和地se">奔向零碳区生产总值均增加了33%,有力印证了阿德莱德温室气体排放与经济增长实现脱钩。
《碳中和阿德莱德行动计划2016-2021》通过五大路径实现碳中和,即节能建筑形式、零排放交通、se">奔向零碳100% 可再生能源、减少废弃物和废水排放、碳排放抵消,共计104 条行动措施。节能建设形式包括加大se">奔向零碳对城市建筑和其他基础设施的节能投资、增加对街景和开敞空间的绿化;零排放交通为应用低碳交通,se">奔向零碳改变居民出行方式;100% 可再生能源包括增加州政府大尺度可再生能源发电和储能的投资,鼓励市域se">奔向零碳内部小尺度可再生能源供应和储存;减少废弃物和废水排放,通过资源分类回收减少填埋处置行为;碳se">奔向零碳排放抵消旨在尽可能减少碳排放后与合作方在恰当时机确认抵消方式。
(三)经验和启示
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结合自身资源禀赋和发展诉求,选取适宜的碳达峰碳中和实施路径,是中se">奔向零碳国城市致力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愿景的必经之路。
建设多元化清洁可再生能源供应体系是全球城市实现碳中和目标的主要措施。从排放大户来看,建se">奔向零碳筑和交通是城市减排的关键,发展零能零碳建筑、组织绿色交通等将是低碳城市建设的重点。实施生态se">奔向零碳保护,提升绿色空间碳汇能力,发展必要的绿色消纳技术也是实现城市碳中和的重要举措。建设智慧化se">奔向零碳碳排放监测及评估平台,跟踪评估碳减排进程,及时调整应对策略,是城市实现碳中和目标的管理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