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奔向零碳:碳达峰碳中和的西安使命
2020 年5 月,作为主要温室气体的二氧化碳,浓度已达地球2300 万年以来最高值,使得该年成为有记录以来历史上第二个最暖年,促使地球平均温度较工业革命之前上升1.2 摄氏度。2021 年7 月1 日,世界气象组织(WMO)确认南极大陆去年达到18.3 摄氏度的历史性高温,5 日芬兰国家气象局测得该国极北地区凯沃达到33.5 摄氏度新高,南北两极升温加剧再度提示需要采取紧急措施遏制气候变化这一人类社会最大的非传统安全挑战。
2020 年 9 月 22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 75 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 2030 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 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作为世界第一大碳排放国,该目标承诺远远超出了国际社会的普遍预期。排放权的本质是发展权,中国尚为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如期实现上述目标将面临空前挑战。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集中体现了中国政府对人类社会的庄严承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体现了中国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
当下全球正处于“高碳—低碳—零碳”转型的大重置时期,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达成意味着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跃迁,事关发展全局和长远,将给生产生活生态带来系统性和根本性变化,重塑我们的自然环境观念。
早在 2010 年 9 月,基于对《哥本哈根协议》艰难签订的主动关切,IMD 核心智库西安通济区域规划研究院团队即赴北欧环保领先国家芬兰、瑞典、挪威、丹麦考察,实地调研全球低碳先锋城市马尔默,研究出版西安市第一部《低碳生活手册》,成为较早聚焦城市低碳发展研究的社会智库。IMD 认为,当前西安正处于常住人口逼近 1300 万、GDP 刚刚超过万亿级、能源消费结构以化石能源为主的快速发展阶段,瞄准碳达峰碳中和两个目标,实现绿色转型时不我待但任重道远,应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勇气和魄力,谋篇布局低碳城市建设,加快奔向零碳社会,领先西部做出西安表率,打造西安样板。